草山好土氣
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草山好生活 
    • Vol. 1 草山片羽:山間日日
    • Vol. 2 草山食光:手心的宇宙
  • 課程及活動
  • 場地租借
  • 預約導覽 & 客製安排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草山好生活 
      • Vol. 1 草山片羽:山間日日
      • Vol. 2 草山食光:手心的宇宙
    • 課程及活動
    • 場地租借
    • 預約導覽 & 客製安排
    • 聯絡我們

草山好土氣

  • 關於我們
  • 草山好生活 
    • Vol. 1 草山片羽:山間日日
    • Vol. 2 草山食光:手心的宇宙
  • 課程及活動
  • 場地租借
  • 預約導覽 & 客製安排
  • 聯絡我們
  • …  
    • 關於我們
    • 草山好生活 
      • Vol. 1 草山片羽:山間日日
      • Vol. 2 草山食光:手心的宇宙
    • 課程及活動
    • 場地租借
    • 預約導覽 & 客製安排
    • 聯絡我們

草山好土氣

揀去苦澀,留下鮮甜:

陽明山農家的筍籤智慧

· 草山食光:手心的宇宙

時序走到夏末,陽明山區的綠竹筍產季也來到尾聲 。位於硫磺谷旁的大自然農場,空氣裡混和著雨後草地的氣味與遠方割草機的聲響。我們拜訪懷弟的這天,她正準備處理一批剛採收的綠竹筍。有些筍身形彎曲、有些筍尖已因冒出土,見了光而染上一層綠意。

夏日的豐沛雨水與炙熱陽光,讓竹筍快速生長,有時僅僅一夜,原本應在土裡保持鮮嫩的筍尖便探出頭來,見了光,我們稱之為「出青」,甚或稍一不注意已經長至及腰的「出管筍」(內部已是中空竹節狀),這些「次級筍」帶有苦味,品質不如土裡那些白嫩的鮮筍,市場價格也乏人問津。

然而,在農人眼中,土地的產出沒有廢棄物。我們拜訪了草山大自然農場的懷弟,學習她如何運用沁涼的山泉水,將這些次級的竹筍,轉化為餐桌上清甜鮮脆的「筍籤」。這項手藝,是農人惜物精神的體現,也是一種因應氣候、順應風土的智慧。

風土的揀選:筍籤的原料

近年來,氣候變遷讓綠竹筍採收更難預測,有時久旱不雨,竹筍纖維會變粗;有時一場暴雨,又讓竹筍瘋長,來不及採收的次級品也跟著變多。

相較於平地農家或許會選擇將筍曝曬成可長期保存的筍乾,山區午後雷陣雨頻繁,氣候條件並不適合。學會製作筍籤,是懷弟嫁到山上後才體會到的生活智慧。她說,這幾乎是山區農戶都會的技能。

製作筍籤的竹筍種類不拘,麻竹筍、孟宗竹筍都可以,但綠竹筍的纖維最細,品質最好。「像這個整支都變綠的,雖然可以吃,但會有一點苦,」懷弟俐落地拿起一根筍說,「如果做沙拉涼筍,這個就會被打槍,那我就會把它做成筍籤。」這番話語氣平實,卻道出了山中農人惜物且善於變通的智慧。製作筍籤,這項手藝並非為了保存,而是為了將那些不夠完美的「次級品」,轉化為另一種鮮脆的滋味。

指尖的標準與山泉的洗禮

處理竹筍的第一步,是從觸感開始的嚴格篩選。懷弟的手指就是她的量尺,她用指甲輕輕掐入筍身,測試纖維的軟硬度。筍頭靠近根部的筍節,因為質感較硬,她會毫不猶豫地切掉。「我不希望別人吃到,還要咬一咬再拉出來的那種感覺。」這種近乎固執的堅持,來自她對品質的要求。「慶哥(先生)都說我品管很可怕,」她笑著說,「他種得很辛苦,我都給他『打掉』(淘汰),他看了會心痛。」

這道手藝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靈魂:山泉水。篩選後的竹筍,無論接下來要如何處理,都要立刻浸入冰涼的山泉中,為其降溫、保濕,去除「田間熱」。這是山上獨有的恩惠,也是筍籤好吃的關鍵。「竹筍離土之後就會開始老化,」懷弟解釋,「先讓它在山泉水裡面冷卻一下,比較不會老掉;如果用自來水,會有氯的味道,所以這真的是很因地制宜的做法。」

Section image

手指就是量尺,測試出管筍纖維軟硬度

與時間賽跑的細膩工序

後續每個環節的處理,也都不能離開山泉水的陪伴。剝殼、削去粗皮、修掉硬節,處理好的筍肉會立刻放回水中,保持濕潤。

切絲時,懷弟的刀工明快而穩定,竹筍在她手中迅速化為寬度均勻的細絲。她說,不同竹筍的纖維不同,處理方式也需調整,「如果今天是麻筍,纖維比較粗,我就會切細一點。」

這些筍絲在下鍋烹煮後,會再歷經最後一次「走水」,懷弟製作的筍籤不加鹽、不放任何添加物,完全仰賴山泉水「走水」,帶走苦味並引出竹筍的清甜。懷弟提醒,竹筍千萬不能冷凍,那會破壞纖維,失去爽脆口感。

從一支被市場淘汰的竹筍,到一道鮮脆清甜的料理,這趟旅程仰賴著農人對作物的理解、對風土的善用。這不僅是一種農產加工的方式,更是與這片土地共存的生活哲學。這份手藝也是山區田間永續循環的一個環節。在處理過程中,削下的筍殼、切除的粗硬筍節,懷弟會用來餵養鴨子,讓所有資源都回歸土地。它讓我們看見,在與自然共處的過程中,常民生活裡蘊藏著彈性的生命力。

Section image

出管筍也可以惜物利用

與時間賽跑:筍籤的製作工序

材料

  • 主角:次級綠竹筍(筍尖轉綠的竹筍)。麻竹筍、孟宗竹筍也可,但綠竹筍纖維最細,品質最好。
  • 靈魂:冰涼的山泉水。

工序

  1. 山泉冰鎮:採收後的第一要務,就是立刻將竹筍浸泡在冰涼的山泉水中,為其降溫、保濕,去除「田間熱」,鎖住鮮嫩。
  2. 精細修整:剝殼、削去粗皮、修掉纖維較粗硬的筍節。處理好的筍肉會立刻放回水中,全程保持濕潤。
  3. 切絲成籤:將修整乾淨的筍肉,切成寬度均勻的細絲。可依竹筍纖維粗細調整,纖維較粗就切細一些。
  4. 烹煮走水:切好的筍絲下鍋烹煮,水滾後計時40-50分鐘,煮熟後立即撈起,進行最後一次「走水」,至少兩小時,不超過四個小時,在流動的冷水中降溫去苦,也讓口感更爽脆。

關鍵提醒

  • 最佳賞味期:放冷藏三天內食用最佳。
  • 保存方式:千萬不能冷凍,冷凍會破壞纖維,讓筍籤失去最珍貴的爽脆口感。

上一篇
下一篇
瓶罐裡的微觀宇宙—— 學習精準的發酵科學
 返回網站
Cookie的使用
我們使用cookie來改善瀏覽體驗、保證安全性和資料收集。一旦點擊接受,就表示你接受這些用於廣告和分析的cookie。你可以隨時更改你的cookie設定。 了解更多
全部接受
設定
全部拒絕
Cookie 設定
必要的Cookies
這些cookies支援安全性、網路管理和可訪問性等核心功能。這些cookies無法關閉。
分析性Cookies
這些cookies幫助我們更了解訪客與我們網站的互動情況,並幫助我們發現錯誤。
偏好的Cookies
這些cookies允許網站記住你的選擇,以提升功能性與個人化。
儲存